搜尋此網誌

2025年10月18日 星期六

Emudeck & Zero Tier 連線遊戲

緣起:


    那位想用 AI 的朋友後來跟我說,他硬碟的空間不夠,所以他可能要找份穩定的工作,才能再買個電腦來跑 AI。我想跟他說,如果真的那麼想玩的話,我的 comfyui 其實可以借他,至於怎麼借呢?就用 vpn 連 vlan 吧,找了一下資源後,發現有 zero tier 這免費的好東西可以用,它使用上很方便,建立網路後基本上不用再多做其它的設定就能使用,而且給你 10 個連線的額度,很夠用了。

    原本用它就只是想要分享 comfyui 給那位朋友用,沒有想到要打遊戲之類的,是後來跟肥宸分享後,他就問我說,那要來玩什麼遊戲?我才想到,我可以用這個 vpn 來一起玩魔物 4G,所以後來還有研究怎麼在 Steam Deck 上安裝 zero tier 跟 Emudeck。


Zero Tier:


    到他們的網站,可以用 Google 帳戶註冊、登入,進去後 Create A Network,拿到 Network ID 後即可。

    接著在電腦上安裝 zero tier,Windows 版的在安裝完開啟後,它不會開啟什麼畫面,你要去右下角左鍵它的 icon



    Linux 版的,我是看這篇教學,Arch 的可以直接用 pacman 載,ubuntu 用它們的指令稿安裝。裝完後啟動服務,再用 zerotier-cli 來連

sudo zerotier-cli join {Network ID}

    成功的話會回傳 200,之後要回到 zerotier 的網站後台,手動授權裝置的連線。


    這樣裝置就成功跟 vlan 連線啦。

    Steam Deck 的話,找資料時發現這篇 reddit 文章,有大大寫了個 GUI 的程式,在 Steam Deck 桌面模式把它載下來並設定成可執行,再執行它,安裝好之後開啟,然後再接著輸入 network id 連線即可。

2025年10月13日 星期一

本地端 Docker Registry

緣起:


    我要在 MSI 筆電 (Windows) 上跑 ComfyUI Docker,不想再花時間跟網路流量再載一次那個超大的 docker image,所以選擇在 MSI 筆電 (Arch) 把那個 image export 成 tar,然後再 FTP 傳到我那台 N100 上,接著 MSI 筆電重開機,切換作業系統為 Windows,最後用 FTP 從 N100 下載那個 tar 檔並 import。

    export image 成一個 tar 檔

docker save -o <檔案名稱>.tar <目標image名稱>:<tag>

    把 tar 檔 import 為 image

docker import <目標檔案>.tar

    在 Windows 上 import 時出問題,我下了指令後它就卡在那邊,????,它就這樣一動也不動,我等了 30 分鐘後才發覺這有問題,乾,只能另尋其它的方法,借由這次的機會來學習使用本地端的 Docker Registry。

2025年10月12日 星期日

BeagleBone Green Wireless 燒錄 OS

緣起:


    沒錯,我又突然想到,想把我的 Beaglebone 拿出來玩,雖然還想不太到要拿它來幹啥就是了。嗯.... 想到我這篇把作業系統搬到 SD 卡後,好像也沒特別做啥,所以再把作業系統灌回它的 eMMc 好了,畢竟它壽命比 SD 卡長

Adb Wifi Debug & N100 Wifi 除錯

緣起:


    這陣子有想要跟 dc 的一位群友分享 esp01 的東西,可能會需要分享接線還什麼的,想說到時在 dc 用螢幕分享電腦上的程式時,用 scrcpy 連手機,再開鏡頭就能同時分享周遭的畫面,我是有 usb webcam 啦,但它的畫質很差.... 。

    我這時才發現我還沒開過我那台 pixel 手機的開發人員模式 XD (好像也正常,買來後都完全沒拿來做跟開發有關的東西),進入開發人員的選項來開啟 USB 偵錯時,注意到有多了無線偵錯的選項


    哇嗚,能透過 wifi 來進行 adb debug ? 太酷了吧,用 wifi 的話就不會有像使用 USB 一樣的問題,有時手機動一下,啪,斷線。操作起來其實蠻簡單的,這篇其實最主要是記錄除錯的過程,不是說 adb 還 scrcpy 有什麼問題,有問題的是我 N100 的 wifi 卡。

2025年10月11日 星期六

ComfyUI Container (Arch & Windows)

緣起:


    前幾天莫名其妙的想到,久違的登入 Facebook 滑貼文,就這樣偶然看到這文


    有意思,你成功激起我的性趣了,讓我研究看看。老實說,一開始完全沒方向,那個 Wan2.2 Remix 要怎麼使用啊?再次請教 gpt 老師,老師說可以用 ComfyUI 來操作,再來就用關鍵字去找,看到怎麼把這東西跑起來。

    我一開始是裝在我的 MSI 筆電 (Arch),網路上的 Linux 資源很足,所以在設定跟安裝上沒碰上什麼困難,難的地方是進入 ComfyUI 後,完全不知道要怎麼做,即使有現成的 template,也很常少一堆 model,我也不知要去哪裡載、載完後要把 model 放在哪,痛苦地摸索了一段時間後才比較有概念。

    後來能成功生色圖後,有分享給那位韓國朋友看,他看完後,很希望我能教他,所以我後來還特別去研究怎麼在 Windows 上跑 ComfyUI Container,這邊碰上的問題比較多,比在 Linux 上麻煩些。

    這篇文章來記錄在 Arch 上與在 Windows 上設定環境、跑 ComfyUI Container 的過程。

Esptool 更新 Esp01 Firmware

緣起:


    前幾天跟群友聊,發現他也有在玩 esp01,還有想要弄個點 LED 的功能,但不太會用,所以我起了教學的念頭,不過,也很久沒碰 Esp01 了,最後一次碰是在高中時,距離現在也很遠了。

    試著找教學,發現,哭啊,要上傳的接線還真麻煩,而且我接好後沒辦法正常傳程式碼上去,後來想到,我之前好像有亂搞它,有弄奇奇怪怪的 firmware 上去 (?,所以在弄程式開發前,先來更新它的 firmware 好了。



2025年10月7日 星期二

Ubuntu samba 分享 ramdisk

緣起:


    我的筆電間要傳輸資料時,很常把 Raspberry Pi 的 samba 當成中繼站,電腦 A 傳到 pi 的 samba,然後電腦 B 再從 pi samba 上抓下來。後來想了想,為了傳那些暫時性的資料而消耗 USB 硬碟的壽命,好像超不值的,不是有 ramdisk 那種把 Ram 當成硬碟使用的功能嗎?再搭配 samba 允許匿名的連線,就不用登入 (好像有點不安全就是了),直接用 ram 來高速傳輸檔案,感覺很不錯,所以就在 N100 上裝了 samba,也設置了 ramdisk,換把 N100 當中繼站用。

Ubuntu 分享 Wifi 網路

緣起:


    為了建立我的 Gigabit 區網,我禮拜六時買了一個 switch hub,說來好笑,那天第一次是趁著中午媽媽要我去買午餐時跑去的,我沒先去買午餐,反而先跑去比較遠的燦坤 (輔仁中學那邊的)。結果,還沒到營業時間.... 後來跑回同仁那邊看,便當店沒有營業,所以打電話回去跟媽媽回報,那時原本以為她會罵我說,我前面那麼久是跑去哪了,結果,沒有ㄟ,真奇秒,他就要我先回家,她煮水餃給我們吃就好。

    再次出門是下午,原本我朋友邀我去他家烤肉,但我姐要我先去十字路買燒烤回來,為了省那些機油的錢,我就取消跟我朋友的邀約,就出門買燒烤,回家後就不再出門了。出門買好燒烤後,再跑去燦坤一次,這次就有開了,我最後是買了 DLink 的 5 port Gigabit switch,原本昨天還一直在想說要不要買 poe 功能的,但去了那邊後都沒看到有 poe 的 switch,也好,多佔用個插座孔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

    我回去後,把我的裝置跟那台 switch 接起來,我 cat6 的網路線剛好夠用,有兩條是不久前買的,有兩條是買分享器時附贈的,有一條很短的是之前工作練習做網路線時得到的。現在,我書房的網路結構長這樣


    虛線代表用 wifi 連接,平常會一直開著的只有 N100 跟 Raspberry Pi,那個 Dlink 就之前文章提過的,只給監視器用 (那個 eth1 是使用 USB To RJ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