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5年10月29日 星期三

Arch 設定 Wifi AP 與 bridge network

緣起:


    我從我姐夫那邊拿到那台桌電時,它有附帶一張音效卡


    但我用不到就是了,所以後來把它拔下來,自己再去買個 M.2 GNFF A E KEY 轉 PCIe,給電腦加上 Wifi 跟藍牙功能比較實用


    想要把 Wifi 設成 AP 模式,給 Steam Deck 連接用,不然每次我想用 Steam Link 連接桌機打遊戲時,都要用轉接線接上 switch hub,限制我只能坐在桌面玩。


Arch 開啟 Swap

緣起:


    前幾天又開始玩起 ComfyUI,很想玩 image to video 的功能,當然..... 學術用途。那個 diffusion model 超大的,30 多GB,前天晚上電腦掛著給它下載,早上起來後試著使用看看.... oh shit,Ram 不夠用,我的桌電只有 32GB 的 Ram,我那時怎麼會天真的認為我的電腦能把這 model 給跑起來....


    煩ㄟ,怎麼辦呢?要不要去圖書館拔公共電腦的 Ram?不行,這樣是犯罪了。實再是不想再亂花錢,但又很想跑 model,怎麼辦呢?後來決定到回收場碰碰運氣,看有沒有可能在那邊撿到沒拔 Ram 的電腦


    果然,我肖想太多了,沒有一台電腦是有 Ram 的,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古董,我甚至還看到 win98 的筆電,可惜沒拍下來。最後.... 還是乖乖去買條 Ram 吧,剛好這邊離火車站很近。

    進店後又面臨另一個問題,我該買 16GB 還 32GB 的?煩ㄟ,那時應該仔細確認一下還缺多少 Ram, 還有,雖然電腦還有兩個 Ram 槽,但其中一個很靠近 cpu 的散熱片,那區還擠了一些線,Ram 能不能插得進去是個問題。最後,買了一條 16 GB 的 DDR4 回去,花了 1500 多,騎機車回家時邊祈禱只需要再多這 16GB 的 Ram,程式就能跑了。

2025年10月20日 星期一

使用 Weylus 把平板當螢幕

緣起:


    前幾天在 Mosir 滑文章,看到有篇貼文說,用直式的螢幕會很好看 code。哇,真的嗎?讓我也好想試試,但.....這錢花不起啊,而且也不是那麼必要,再說,我桌面好像也放不下了


    (望向我那台很破、完全沒在用的 Samsung Tab A7 Lite),應該會有程式可以把你的平板變成顯示用的螢幕,對吧?以這方向查了一下資料,確實是有,它叫 Weylus。

2025年10月18日 星期六

Emudeck & Zero Tier 連線遊戲

緣起:


    那位想用 AI 的朋友後來跟我說,他硬碟的空間不夠,所以他可能要找份穩定的工作,才能再買個電腦來跑 AI。我想跟他說,如果真的那麼想玩的話,我的 comfyui 其實可以借他,至於怎麼借呢?就用 vpn 連 vlan 吧,找了一下資源後,發現有 zero tier 這免費的好東西可以用,它使用上很方便,建立網路後基本上不用再多做其它的設定就能使用,而且給你 10 個連線的額度,很夠用了。

    原本用它就只是想要分享 comfyui 給那位朋友用,沒有想到要打遊戲之類的,是後來跟肥宸分享後,他就問我說,那要來玩什麼遊戲?我才想到,我可以用這個 vpn 來一起玩魔物 4G,所以後來還有研究怎麼在 Steam Deck 上安裝 zero tier 跟 Emudeck。

2025年10月13日 星期一

本地端 Docker Registry

緣起:


    我要在 MSI 筆電 (Windows) 上跑 ComfyUI Docker,不想再花時間跟網路流量再載一次那個超大的 docker image,所以選擇在 MSI 筆電 (Arch) 把那個 image export 成 tar,然後再 FTP 傳到我那台 N100 上,接著 MSI 筆電重開機,切換作業系統為 Windows,最後用 FTP 從 N100 下載那個 tar 檔並 import。

    export image 成一個 tar 檔

docker save -o <檔案名稱>.tar <目標image名稱>:<tag>

    把 tar 檔 import 為 image

docker import <目標檔案>.tar

    在 Windows 上 import 時出問題,我下了指令後它就卡在那邊,????,它就這樣一動也不動,我等了 30 分鐘後才發覺這有問題,乾,只能另尋其它的方法,借由這次的機會來學習使用本地端的 Docker Registry。

2025年10月12日 星期日

BeagleBone Green Wireless 燒錄 OS

緣起:


    沒錯,我又突然想到,想把我的 Beaglebone 拿出來玩,雖然還想不太到要拿它來幹啥就是了。嗯.... 想到我這篇把作業系統搬到 SD 卡後,好像也沒特別做啥,所以再把作業系統灌回它的 eMMc 好了,畢竟它壽命比 SD 卡長

Adb Wifi Debug & N100 Wifi 除錯

緣起:


    這陣子有想要跟 dc 的一位群友分享 esp01 的東西,可能會需要分享接線還什麼的,想說到時在 dc 用螢幕分享電腦上的程式時,用 scrcpy 連手機,再開鏡頭就能同時分享周遭的畫面,我是有 usb webcam 啦,但它的畫質很差.... 。

    我這時才發現我還沒開過我那台 pixel 手機的開發人員模式 XD (好像也正常,買來後都完全沒拿來做跟開發有關的東西),進入開發人員的選項來開啟 USB 偵錯時,注意到有多了無線偵錯的選項


    哇嗚,能透過 wifi 來進行 adb debug ? 太酷了吧,用 wifi 的話就不會有像使用 USB 一樣的問題,有時手機動一下,啪,斷線。操作起來其實蠻簡單的,這篇其實最主要是記錄除錯的過程,不是說 adb 還 scrcpy 有什麼問題,有問題的是我 N100 的 wifi 卡。

2025年10月11日 星期六

ComfyUI Container (Arch & Windows)

緣起:


    前幾天莫名其妙的想到,久違的登入 Facebook 滑貼文,就這樣偶然看到這文


    有意思,你成功激起我的性趣了,讓我研究看看。老實說,一開始完全沒方向,那個 Wan2.2 Remix 要怎麼使用啊?再次請教 gpt 老師,老師說可以用 ComfyUI 來操作,再來就用關鍵字去找,看到怎麼把這東西跑起來。

    我一開始是裝在我的 MSI 筆電 (Arch),網路上的 Linux 資源很足,所以在設定跟安裝上沒碰上什麼困難,難的地方是進入 ComfyUI 後,完全不知道要怎麼做,即使有現成的 template,也很常少一堆 model,我也不知要去哪裡載、載完後要把 model 放在哪,痛苦地摸索了一段時間後才比較有概念。

    後來能成功生色圖後,有分享給那位韓國朋友看,他看完後,很希望我能教他,所以我後來還特別去研究怎麼在 Windows 上跑 ComfyUI Container,這邊碰上的問題比較多,比在 Linux 上麻煩些。

    這篇文章來記錄在 Arch 上與在 Windows 上設定環境、跑 ComfyUI Container 的過程。